|
您的位置: 千教網 >> 生物試題下載 >>浙江省名校協作體2020屆高三上學期聯考試題生物(word版,有答案) |
歡迎您到“千教網”下載“浙江省名校協作體2020屆高三上學期聯考試題生物(word版,有答案)”的資源,本文檔是doc格式,無須注冊即可下載,點擊“本地下載”即可下載 |
所屬科目:生物 文件類型:doc 類別:試題、練習 上傳日期:2019/10/1 |
相關資源:![]() ![]() ![]() ![]() ![]() ![]() ![]() ![]() ![]() ![]() ![]() ![]() |
溫馨提示:本站所有教學資源均是完全免費提供!內容簡介下方即有下載連接! 下載步驟:直接點擊即可下載 注意:1.源文件中的公式,圖片,在下邊的內容預覽中被忽略!(文檔內容預覽在最下方) 2.下載鏈接在下方,無需注冊直接可下載!
|
|
文檔內容預覽: 2019學年第一學期浙江省名校協作體試題 高三年級生物學科 考生須知: 1.本卷共10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域填寫學校、班級、姓名、試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 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習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高度重視和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空氣質量檢測的一項重要指標是PM10的濃度,PM10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10μm的顆粒物,內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易通過肺部進入血液。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A.PM10進入人體的肺泡中,成為人體內環境的成分 B.PM10可能成為致敏原,其誘發的過敏反應有利于維護機體功能 C.PM10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的反射活動中樞不在大腦皮層 D.PM10中的一些酸性物質進入人體血液后會導致血漿呈酸性 2.下列關于細胞內有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磷脂分子與甘油三酯的結構相似 B.人體內的蛋白質會隨著環境溫度升高而變性 C.核酸存在于細胞核內,一般不會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溶膠 D.糖類可以在生物代謝中提供能量,因此糖類都是能源物質 3.下圖表示細胞器及相關水的代謝過程,敘述正確的是 A.結構甲產生的H2O中的氫都來自于葡萄糖 B.結構乙中H2O分解的部位是葉綠體內膜 C.結構丙可運送蛋白質到高爾基體及其他部位 D.結構丁上合成多肽鏈時生成的水分子數等于氨基酸數 4.右圖為ATP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④的斷裂過程有水消耗 B.①+②+③組成的物質是轉錄的原料之一 C.ATP中的“A”與ATP徹底水解后生成的“A”表示不同物質 D.細胞中各種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動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 5.如圖為某同學在其他條件最適宜的情況下,研究pH對兩種不同酶的活性影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酶活性可用單位時間內底物的消耗量或者產物的生成量表示 B.曲線①②可分別表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 C.導致A1、A6酶活性變化的原因不同 D.適當升高溫度,B1和B2一定變小,但對應的pH一定不變 6.有關高等動物細胞利用葡萄糖進行細胞呼吸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檸檬酸循環將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同時釋放少量能量 B.厭氧呼吸過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都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其余存儲在ATP中 C.當O2濃度為0時,線粒體產生ATP的量不為0 D.劇烈運動產生的CO2的場所只在線粒體中 7.研究表明,在精子和卵細胞受精后的第一次卵裂中,來自父方的染色體和來自母方的染色體分別出現兩套分離系統,這說明兩套染色體是獨自分離的。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第一次卵裂過程中會出現兩個紡錘體 B.第一次卵裂中核膜先解體,然后染色質開始螺旋化 C.第一次卵裂中同源染色體會分離并分別進入兩個子細胞 D.受精過程中的精子和卵細胞的融合過程依賴于細胞膜的選擇透性 8.人體骨髓中存在的間充質干細胞( MSC)可分裂分化成多種組織細胞(見下圖),下列述正確的是 A.MSC細胞具有全能性 B.b過程一般是不可逆的,其后代細胞的遺傳物質會發生改變 C.脂肪細胞的RNA與MSC中的不同 D.肌細胞衰老時細胞核體積減小,代謝減慢 9.下列關于右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體所有細胞核均可發生①② B.所有的病毒均可發生③和④ C.一般活細胞均可發生②和⑤ D.右圖全過程最早由克里克提出來 10.某同學在“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活動中,制作了甲、乙、丙、丁四種相關化合物的模型(如圖所示),①、②表示化學鍵連接的位點。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乙代表胞嘧啶或胸腺嘧啶,丙代表腺嘌呤或鳥嘌呤 B.在雙鏈DNA分子中甲的數量等于丁的數量 C.DNA的基本單位的構建順序之一是化合物丙-丁-甲 D.連接化合物丙與丁的化學鍵位于①②之間 11.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進入R型菌內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這種R型菌轉化為能合成莢膜多糖的S型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R型菌轉化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堿基總比例會改變 B.整合到R型菌內的DNA分子片段,表達產物都是莢膜多糖 C.進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個RNA聚合酶結合位點 D.S型菌轉錄的mRNA上,可由多個核糖體共同合成一條肽鏈 12.果蠅種群中某個體X染色體上増加了一個相同片段,使其復眼由橢圓形變成條形。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變異屬于基因突變,為生物進化提供了選擇的原材料 B.該條形眼果蠅是新物種,與正常橢圓形眼果蠅之間存在著生殖隔離 C.該條形眼果蠅的基因種類數與該種群基因庫中的基因種類數不完全相同 D.若該條形眼果蠅出現,說明變異朝著適應環境的方向發展 13.通過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等手段,可對遺傳病進行有效監測和預防。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通過遺傳咨詢可推算出某些遺傳病的遺傳方式和發病率 B.通過遺傳咨詢能有效降低先天性愚型病的發率 C.可通過羊水檢查結果確定胎兒是否患有某些遺傳病 D.產前基因診斷不含致病基因的胎兒仍可能患遺傳病 14.下圖是人體肌肉組織結構示意圖,a、b、c、d分別表示人體內不同部位的體液。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a表示細胞液,b表示組織液 B.細胞代謝需要大量的O2,所以a處O2濃度大于b處 C.血紅蛋白、抗體、激素、尿素都是c的成分 D.白細胞生存的內環境可以是b、c、d 15.如圖為膝反射弧結構示意圖及動作電位在神經元上傳導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發生膝反射時,控制屈肌的⑦神經元產生動作電位 B.在支配伸肌的反射中,突觸④稱為該反射弧的反射中樞 C.在乙圖CD段,神經纖維膜正處于去極化過程 D.D點時細胞膜內側的鈉離子濃度比外側高 16.如圖表示植物生長單位長度所需時間與生長素濃度的關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單側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向光側的生長素濃度為a,則背光側為b B.將植物體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側生長素濃度為c,則遠地側為b C.若曲線Ⅰ表示生長素對植物莖的作用,則曲線Ⅱ表示對根的作用 D.若曲線Ⅰ表示生長素對雙子葉雜草的作用,則曲線Ⅱ表示對單子葉植物的作用 17.下列關于動物激素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垂體通過對下丘腦活動的調節來影響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 B.生長激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促進脂肪的分解 C.下丘腦的神經分泌細胞具有甲狀腺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的受體 D.胰島β細胞可接受血糖濃度的直接刺激,也可受到垂體分泌的促激素的調控 18.如圖表示特異性免疫的部分生理變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E只要與相應的Y結合就能進行過程a B.過程a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C.細胞F受到同種抗原刺激后細胞周期延長 D.人為接種Y從而引起細胞E的免疫反應屬于被動免疫 19.如圖表示某經濟動物種群密度Nt與Nt+1/Nt的關系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種群密度為a時,該種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種群密度為b和e時,該種群數量都達到環境容納量 C.種群密度為c時,該種群的自然增長率最大 D.種群密度為d時,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 20.反饋是指一個系統作用的效果反過來又促進或抑制了這個系統的工作。如果是促進,該調節就是正反饋,反之則是負反饋。下圖1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的反饋調節示意圖,圖2為某湖泊生態系統中發生的某種調節活動,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圖1中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構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 B.甲、乙、丙三者間的食物聯系是乙→丙→甲 C.圖1中存在負反饋調節,圖2中存在正反饋調節 D.乙一定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最可能是草本植物 21.小腸絨毛上皮細胞膜上存在著兩種運輸葡萄糖的載體蛋白SGLT1和GLUT2,饑餓狀態下,腸腔的葡萄糖通過SGLT1逆濃度梯度進行跨膜運輸,進食后,細胞通過GLUT2順濃度梯度吸收葡萄糖,研究人員根據細胞外不同葡萄糖濃度下的運輸速率繪制如圖所示曲線。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SGLT1可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 B.葡萄糖通過SGLTI的跨膜運輸方式是細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質的方式 C.小腸線毛細胞對葡萄糖的兩種吸收方式不能同時進行 D.在較高濃度下,細胞主要依賴GLUT2増大吸收速率 22.如圖為某細菌mRNA與對應的翻譯產物示意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一分子mRNA有一個游離磷酸基團,其它磷酸基團均與兩個核糖相連 B.mRNA上的AUG是翻譯的起始密碼,它是由基因中的啟動部位轉錄形成 C.一個mRNA有多個起始密碼,所以一個mRNA可翻譯成多種蛋白質 D.在該mRNA合成的過程中,核糖體就可以與之結合并開始翻譯過程 23.某興趣小組將酵母菌分裝在500ml培養瓶后,置于不同培養條件下進行培養,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在80h到100h內③中酵母菌增長率基本不變 B.40h內①中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倍數基本不變 C.利用血球計數板計數時,壓線的個體左上兩邊記在方格內 D.④和⑤出現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培養瓶中葡萄糖的量不同 24.如圖為某動物(體細胞染色體為2n)細胞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每個細胞DNA、染色體和染色單體的數量關系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乙→丙和戊→丁所發生的主要變化均為著絲點分裂 B.丙可以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甲只能代表精子或卵細胞 C.基因重組可發生在戊時期,基因突變主要發生在丙→戊過程中 D.處于丁和戊時期的細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體 25.下圖中甲、乙、丙分別是以紫色洋蔥的鱗片葉、根尖細胞和正常葉為材料進行實驗得到的現象或結果,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細胞正處于圖甲所示狀態,則細胞吸水能力逐漸增強 B.處于圖乙D時期的細胞中不能發生基因的表達 C.若用圖甲材料做色素提取與分離實驗,能得到圖丙實驗結果 D.能發生圖乙生理現象的洋蔥細胞一般不能發生圖甲所示現象 26.下圖中乙、丙、丁為某二倍體生物甲細胞分裂過程中出現變異的細胞,每個細胞只發生一種類型的變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乙、丙、丁中依次可能發生的是基因突變、染色體畸變和基因重組 B.乙細胞有4個染色體組,該過程中可能發生等位基因的分離 C.丙細胞中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由于交叉導致染色體片段的交換 D.丁細胞出現了異常的聯會,減數分裂結束后產生四種異常的子細胞 27.棉花幼鈴(幼果)獲得光合產物不足會導致其脫落。為研究某種外源激素對棉花光合產物調配的影響,某課題組選擇生長整齊的健壯植株,按照圖1步驟進行試驗,激素處理方式和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上述處理不影響葉片光合與呼吸強度)。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放射性物質中被標記的元素是氧 B.由實驗結果推斷,幼鈴脫落顯著減少的是B組,說明B組葉片的光合產物輸出減少。 C.為優化實驗設計,増設了D組(激素處理葉片),各組幼鈴的放射性強度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是C>A>B>D D.若該激素不能促進插條生根,卻可促進種子的萌發和植株增高,其最可能是細胞分裂素 28.甲病和乙病均為單基因遺傳病,某家族遺傳家系圖如下,其中Ⅱ4不攜帶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病為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若Ⅲ3為乙病基因攜帶者,則Ⅳ1為乙病基因攜帶者的概率是3/5 C.若乙病在人群中發病率為1%,則Ⅲ2與Ⅲ3生育一個患乙病的女兒的概率為1/66 D.若Ⅱ3與Ⅱ4生1個患甲病的葛萊弗德氏綜合征孩子,其染色體異常是由Ⅱ4造成的 二、非選擇題(本題5小題,共4分) 29.(6分)圖1是某生態系統部分生物關系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食物網中生產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初級消費者和 。 (2)圖1由喬木、草本植物、蝗蟲、蜘蛛和雜食性鳥構成的食物網中,雜食性鳥處于第 營養級。 (3)圖2是圖1生態系統中某兩個營養級(甲、乙)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糞便中食物殘渣的能量包含在 (填圖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長、發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為 (用圖2中字母和計算符號表示)。 (4)若在某個月內從外地遷來了500只雜食性鳥,則與遷入前相比,K值 (填“増大”“不變”或“減小”),原因是 30.(7分)圖1為植物光合作用過程簡圖,其中英文大寫字母與甲、乙分別表示物質成分,e為電子,數字表示反應過程。圖2為通過“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活動所繪制的曲線圖。請回答: (1)圖1中淀粉合成的場所是 (2)當環境中光照強度減弱時,B濃度明顯下降,從而導致D、F產量降低,進而影響乙 (物質全稱)的再生,在這一過程的進行中生成的物質E是 (3)某條件下,高粱葉片中葉綠素總含量明顯降低,而類胡蘿卜素的含量明顯升高。那么,其葉片吸收明顯減少的單色光是 (4)圖2中,要測得高粱和小麥的光合速率曲線,其中之一的步驟就是需要在光照強度適宜時,分別測量不同CO2濃度和O2濃度條件下 有機物積累量。在4%O2濃度條件下,當環境中CO2濃度瞬間從200μL·L-1升高到400μL·L-1,小麥葉肉細胞葉綠體基質中3-磷酸甘油酸的含量短時間內將會 (5)圖2對應的活動中,可變因素有 31.(7分)番茄是二倍體植物(2n=24),番茄的紅果(R)對黃果(r)為顯性,高莖(H)對矮莖(h)為顯性。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表示用基因型為RrHh的番茄植株的花粉進行育種實驗的過程。植株X為 倍體,其基因型種類及比例為 (2)圖乙表示用紅果高莖番茄植株A連續測交兩代的結果,A的基因型是 (3)番茄的正常葉(T)對馬鈴薯葉(t)為顯性。科學家發現一株正常葉但6號染色體為三體(6號染色體有3條,減數分裂時,兩條正常配對并分離,另一條隨機移向一極)的植株B(純合子,植株能正常發育并繁殖后代)。 ①用B作母本,馬鈴薯葉二倍體作父本進行雜交,理論上說F1中三體植株(C)和二倍體植株的比例為 ②為探究T、t基因是否位于6號染色體上,某課外活動小組同學設計了兩組實驗,請根據假設預測各組的實驗結果: 第一組:假設T、t基因不在6號染色體上,則用植株C自交,子代正常葉植株和馬鈴薯葉植株的比例為 第二組:假設T、t基因位于6號染色體上,則用植株C與馬鈴薯葉二倍體植株雜交,子代的基因型有 種,其中正常葉植株所占比例為 32.(14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題的問題: (一)一種廣泛使用的除草劑(含氮有機物)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長期使用可污染土壤。為修復被該除草劑污染的土壤,可用一定方法選育能降解該除草劑的細菌(己知該除草劑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該除草劑的培養基不透明)。 (1)現有一升土壤浸出液,為了對土壤中的細菌進行計數,各取0.1mL已稀釋103倍的水樣分別接種到三個培養基上培養。接種需選擇下列左圖工具中的 進行實驗操作。計數結束記錄上述三個培養皿中的菌落數分別為55、56、57,則每升原土壤浸出液中菌體數為 (2)在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有透明圈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 ,據此可篩選出目的菌。實驗結果如右上圖顯示的A~E五種菌株中, 是最理想菌株,判斷依據是 (3)該方法能成功統計菌落數目的關鍵是選擇恰當的 ,統計的菌落數通常比實際數目低的原因是 (二)星星草具有較強的耐鹽堿能力,能在接近海水鹽度(3.4%)的條件下生長,或在遠高于鹽堿地鹽度(0.6%)的條件下生長,是耐鹽堿功能基因開發的理想材料,適于鹽堿地的治理。若將星星草的耐鹽堿基因轉移到水稻等農作物體內,將會大大提高水稻等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獲得星星草的耐鹽堿基因,可以從已知的耐鹽堿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出發,推測出控制合成該蛋白基因的 ,據此可利用化學方法合成目的基因,然后再用 技術來擴增目的基因。 (2)水稻的轉化過程為:將水稻幼胚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上,經過 過程,培養出愈傷組織,然后常用 法,將目的基因和相關功能片段整合到愈傷組織細胞的染色體DNA上,最后誘導愈傷組織形成水稻植株。 (3)除上述方法可獲得耐鹽堿水稻植株外,還可以將星星草和水稻的 進行融合培育雜種植株,或利用兩種植物在試管內進行 ,對其產生的胚進行培養產生雜種植株。 (4)將生長至4葉期的轉基因幼苗轉入高濃度的NaCl溶液中培養,進行耐鹽試驗,用非轉基因幼苗作為對照。培養30天后觀察現象,若 則說明轉基因植株獲得了耐鹽特性。 33.(10分)科研小組研究發現冬蟲夏草提取物和鬼臼類木脂素均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對癌細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且均能降低細胞中的Bcl-2蛋白含量,后者作用效果更佳。為驗證冬蟲夏草提取物和鬼臼類木脂素的作用機理,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實驗思路,請根據以下實驗材料,完善實驗思路,并預測實驗結果。 實驗材料:卡氏瓶若干、小鼠肝腹水癌細胞、動物細胞培養液、冬蟲夏草提取物溶液、鬼臼類木脂素溶液、生理鹽水、血細胞計數板等。(說明:Bcl-2蛋白含量具體測定方法不作要求) (1)完善實驗思路 ①取卡氏瓶若干隨機均分為3組,編號A、B、C,分別加入 ; ②A組加入一定量冬蟲夏草提取物溶液,B組加入等量鬼臼類木脂素溶液,C組加入等量生理鹽水; ③置于37°C CO2培養箱中培養48h后, ④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請繪制一張柱狀圖,預測實驗結果 (3)進一步研究發現,上述幾組培養液中胸腺嘧啶、尿嘧啶、葡萄糖的相對含量也發生了變化,結果如表:(注:+的數量表示相對量的大小) 請回答 ①冬蟲夏草提取物的作用機理是抑制進入癌細胞,導致癌細胞死亡。鬼臼類木脂素的作用機理是抑制癌細胞對 的攝取,從而抑制 的合成。 ②經研究Bcl-2蛋白是一種調控細胞凋亡的蛋白,據實驗結果分析Bcl-2蛋白是一 種 (填“促”或“抗”)細胞凋亡蛋白。 2019學年第一學期浙江省名校協作體參考答案 高三年級生物學科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確選項 C A C D D D A C C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正確選項 C C B D B D B B B C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正確選項 C B A B D B C D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44分。) 29.(6分,每空1分) (1)分解者(2)二、三、四(答全給分) (3)ca-b (4)不變K值是由環境資源量決定的,與遷入量無關 30.(每空1分,共7分) (1).葉綠體基質 (2).核酮糖二磷酸NADP+ (3).紅光 (4).單位葉面積單位時間內升高 (5).CO2體積濃度、O2濃度、植物種類(答全給分) 31.(每空1分,共7分) (1).單RH:Rh:rH:rh=1:1:1:1 (2).RrHH (3).①1:1②3:145∕6 32.(14分,每空1分) (一)(1)B5.6×108 (2)該除草劑E降解圈直徑與菌落直徑比值最大 (3)稀釋度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 (二)(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PCR擴增(2)脫分化;農桿菌轉化法 (3)原生質體受精作用 (4)轉基因植株存活率高于非轉基因植株(轉基因植株葉片不變黃,非轉基因植株葉片變黃) 33.(10分,每空1分,柱形圖4分) (1)①等量適量小鼠肝腹水癌細胞和動物細胞培養液 ③用血細胞計數板在顯微鏡下計數小鼠肝腹水癌細胞數目,檢測細胞中Bcl-2蛋白含量(答全給分) (2) (橫縱坐標1分,標注和標題1分,3組細胞數和Bcl-2蛋白含量變化趨勢2分) (3)①葡萄糖胸腺嘧啶和尿嘧啶(或T、U)(答全給分) DNA、RNA和蛋白質(或DNA和RNA)(答全給分) ②抗 歡迎訪問“高中試卷網”——http://sj.fjjy.org |
關于資源的下載性聲明:千教網本身不提供任何資源的下載服務,也不會保存任何數據在服務器上。所有資源的下載,均源于互聯網抓取。當該資源的原始地址失效時,您可能無法獲取該資源。 | |||
關于本站 | 免責聲明 | 廣告聯系 | 網站提交 | 網友留言 | 聯系我們 |